應該聽取父母的話,回家鄉找工作嗎?
​還是該傾聽自己的心聲,勇敢的選擇自己期望的道路?
​很多時候,答案不只是選擇題。

 

 

 

4k-wallpaper-black-and-white-blur-1264438.jpg

 


從屏東來到桃園就讀大學,並接著修完研究所的我,已經不知不覺在桃園待了六年多。一年之間,只有寒暑假、春假等超過四天的長假才會回家一趟。

剛來到桃園的時候,常常打電話回家,思念母親做的料理,也經常像過去一樣與母親分享在學校發生的一切,課程、朋友、大小事都能談上幾小時。

然而隨著時間推進,我逐漸熟悉新的環境,結交更多朋友,參與更多活動與社團,課業也越加繁重,我不再依賴那一小時的電話時間,也有了更多獨立自主的機會。

 


大概是從母親學會使用社群軟體開始,我就不再打電話回家了,一方面是認為母親從社群上便能得知我的近況,一方面也是因為在桃園交到了男朋友,有了自己的生活,不知不覺就忘了偶爾聯絡家人的事。

直到研究所快畢業的時候,母親開始催促我準備畢業搬回家的事,由於一直無法說出自己並不想搬回家的事實,害怕母親聽了會傷心,便隨口扯了些話,說家裡房間不想跟妹妹共用啊,或是養的貓無法帶回來等等。由於還未拿到畢業證書,這些理由還能稍微產生作用。

然而在好不容易真的畢業了之後,過去那些理由一個個開始產生了副作用。原本要我將貓咪丟給男友的母親,改口說家裡整理好就能帶回家,還說要讓父親開車來載我的行李。

 

 


這下我再也沒有理由能牽拖了,逕而轉向詢問男友的意見。男友無辜的被我牽扯進去,而我卻自顧自的認為他也必須負擔責任,他也許是有些受傷的,說著他很喜歡現在的生活,並不想摧毀它。我任性的要他提出一點想法,沒想到男友的一句話突然像是雷電一般霹進我的心裡。

你自己想要什麼?我都沒聽到你自己的想法。」

 

 


我拼了命的想要找出不用傷害親情與愛情的方法,然而卻盡是讓父母失望、讓男友傷心,而這些我所謂的「辦法」裡,並沒有一絲一毫「我的意見」。在不知不間,我已習慣於配合他人,心想著只要別人好,我都沒意見。然而這樣的沒主見,卻造成別人的困擾。

我回想著過去那些用來搪塞的理由,都成了現今問題的來由。要是我那時候別逃避自己的心,勇敢的說出真正的想法,是不是父母親就不會誤會以為我想搬回家。而那時候我若是好好溝通清楚,便不會使得男友也陷入困境了呢。

種種原因導致的果,雖然如同荊棘捆綁著我,讓我痛苦的掙扎著,但是如果有機會,我仍然想試著依照自己的意志,走出自己的人生。親愛的家人啊,我愛著你們,然而也因此而痛。

還記得母親過去時常提及,「這是你的人生,你得自己做決定,別到時候後悔了怨我」。現在,我想將這句話送給您,「這是我的人生,我想要自己做決定。請讓我自己做決定」。

 


 

延伸閱讀:

特別的夏天,我們回家吧

做出決定後,學著勇敢的承受結果

寫小說的邊境牧羊犬本站

arrow
arrow

    邊境牧羊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